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阵地资源,不断探索“文明实践+”多元路径,优化文明实践内容供给,赋予文明深厚底蕴内涵,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精神动力。
这个暑期,“惠声惠色 工惠惠民”文化书院2025年职工子女暑期公益托管班正式开班。托管班在老年大学、工人文化宫开设2个教学点,采取分批次、分地点开课模式,开设了阅读启智、篮球健体、跆拳道尚礼、乒乓球竞技、美术怡情、剪纸传艺等丰富多彩的课程,托管班共设置6期,服务学生240名,这是惠民县特色文化书院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惠民县瞄准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,通过阵地建设、资源整合、品牌培育等方式,打造文化书院建设的惠民模式。依托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,搭建“1+7+N”文化书院体系,打造“15分钟品质文化圈”,实现了文化服务零距离。深入挖掘县域文化资源优势禀赋,将特色文化内涵融入文化书院建设,做优惠民之声、胡集书会曲艺之声两项重点活动,全力打造“惠声惠色”文化书院品牌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“惠声惠色 阅伴新华”文化书院、“惠声惠色 工惠惠民”文化书院等特色文化书院2个,打造福苑社区、城关社区等特色文化社区7个,常态化开展暑期儿童托管班等特色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。
“政府提倡婚事新办,我们积极响应,既减轻了经济负担,也让孩子们长了脸。”近日,惠民县孙武街道高官村村民高法达在孩子订婚时,摒弃彩礼习俗,得到了乡亲们真诚的祝福。
惠民县以移风易俗为关键抓手,制定印发《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方案》,建立由县纪委监委、组织部、宣传部、民政局等多部门组成的移风易俗协调机制,定期召开工作会议,压实工作责任。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,通过集中宣传宣讲、开展活动、发放资料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,倡导文明新风。创作《勤俭节约》《老乡听好!老袁“大喇叭”喊新风》等文艺精品作品20余个,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500余场次,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。同时,还通过“婚前第一课”、婚姻辅导、青年联谊等方式,向年轻人传播文明婚俗理念,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,破除陈规陋习,更好助力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持续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,不断探索乡风文明治理新路径,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。
近年来,惠民县不断加强道德建设,持续开展惠民好人、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,以榜样鼓舞人,以文化引领人,营造德行天下浓厚氛围。清河镇村民赵洪芳入选2025年第一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,3人荣获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,推荐“山东好人”候选人11人。
数九寒天跳入冰窟救人献出生命的高元岭,19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继女的赵洪芳,守护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0余年的赵银亭……惠民县通过多角度、全方位宣传,积极扩大好人事迹的影响力。利用“主流媒体+县域融媒+线下宣讲”宣传模式 ,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,刊发报道好人故事600余篇。组建好人事迹宣讲团,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,围绕“中国好人”赵银亭、赵洪芳等事迹开展巡回宣讲。将好人事迹改编为诗歌、舞台剧等文艺作品,舞台朗诵《守护》以“中国好人”赵银亭为创作原型,多次在市、县进行展演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诠释好人内涵,以榜样楷模引领聚拢民心。
供稿: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委宣传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