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崃市公义村的文创实践,展现了“线上+线下”双向发力的创新思路。共创团建议,加强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开发,以惠民公益活动为纽带,吸引村民主动参与文明实践,让文创成果既“接地气”又“聚人气”。
蒲江县白马村的“1+4+N”活动模式(1个品牌+4季主题活动+N个常态化活动),以传统节日为支点,撬动起乡村文明建设的大格局。四川省社科院专家指出,应进一步发挥文明实践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桥梁作用,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,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的精神底色。
双流区花龙村的“三家活动”与农商文旅融合业态相得益彰。脆桃采摘节、农产品文化节等成熟IP,已成为乡村发展的一张新名片。项目策划师建议,通过精准化宣传推广,让优质活动“走出去”,吸引更多游客“走进来”,让乡村不仅成为“留得住乡愁”的家园,更成为“引得进人才”的热土。
这场城乡共创的生动实践,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,更让文明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绚烂绽放。活动主办方表示,下一步将系统梳理34个文明实践站的调研成果,从“理论政策宣讲、传统文化弘扬、移风易俗深化、乡风村貌提升、产业振兴提质”五大维度深化品牌建设,坚持“城乡结对 共建共享”理念,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在乡村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供稿:四川省文明办 成都市文明办